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

韓衛星追蹤不太管用 人工情報難防“假貨”



韓美兩國正通過偵察衛星追蹤朝鮮多處鈾濃縮設施位置,同時韓衛星追蹤器國還試圖依托其在人工情報方面的“獨特優勢”,實現對朝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動向的“全方位把控”。

2012年12月21日,韓國國防部發布《2012版國防白皮書》,裡面出現“基於2009年朝鮮外務省發言人涉及鈾濃縮相關言論及2010年11月朝鮮 公開設施等動向,判斷朝鮮正在推進鈾濃縮項目”的語句,該表述比上一年度的韓國國防白皮書更進一步,從“推測”朝鮮涉核開追蹤器發到“明確”其開發進展。為強調其判斷的准確性,韓國國防部宣稱上述情報判斷源自韓美持續不斷的衛星監視,這也是韓國官方首次承認依靠衛星刺探朝鮮涉核情報。

  綜合各方面信息看,韓方所指的“偵察衛星徵信器材” 應是美國運用多年的“鎖眼”系列照相偵察衛星,這種衛星有夜視和變軌能力。其中,重達14噸的第六代“鎖眼”衛星內置巨大的“反射望遠鏡”,可從距離地面 800公裡的太空拍攝到分辨率為0。1-0。15米的地球表面圖像,後期運行的KH-12衛星還裝備有“圖像光倍增管”夜視裝置,能進行夜間偵察。

  據韓國《東亞日報》透露,長期以來,韓國軍隊100%的戰略情報、70%的戰術情報來自駐韓美軍,有關朝鮮的電子信號情報和圖像情報中90%依賴美國設施提供,來自“鎖眼”衛星的圖像情報占了大半份額。

  曾有韓國媒體聲稱韓國發射的“阿裡郎-3A號”軍民兩用紅外熱成像衛星也具有對地面目標0。7-7米的分辨率,但韓軍人士承認,“阿裡郎-3A號”每天只“訪問”朝鮮半島一次,目標過頂時間只有5分鐘,因此在情報收集方面不怎麼管用。

“技術情報”需要印證

  據英國《簡氏情報評論》介紹,駐衝繩的美國空軍第390情報中隊、駐日本嘉手納的美國海軍第7艦隊第72偵察機大隊、駐韓國烏山的美國空軍第7航空隊 是對朝鮮進行戰術情報監視的主力,它們主要裝備RC-135戰術偵察機、EP-3電子信號偵察機、P-3C反潛巡邏機等機種,這些飛機一般從2萬米高空滲 透到朝鮮境內10-50公裡,停留3-5分鐘後快速折返,美軍偵察機還會沿著朝韓“軍事分界線”飛行,伺機調頭向朝鮮內陸滲透,或者沿著日本海和黃海方向 斜插進朝鮮東西海岸飛行。它們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大口徑光學照相機和電子信號接收器,獲取朝鮮軍事設施的外觀情報,以及截獲朝軍的電子通訊情報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由於衛星等高科技平台提供的“技術情報”存在誤差,需要“人工情報”進行印證,因此韓國情報機關的作用也不容忽視。有韓國媒體披 露,1997-2007年,韓國國家情報院將9180余件原始情報資料提供給美國國防情報局,它們均成為美國判斷朝鮮武器研發進展的依據。

  情報買賣難防“假貨”

  正所謂“知敵之所畏,攻敵之所懼”,朝鮮很清楚美韓想刺探其軍事機密的急迫心情,自然會設計“誘之以利”。事實上,到目前為止,美韓所掌握的朝鮮核設 施內部情報,無外乎朝鮮於2010年11月向美國核專家齊格弗裡德•海克爾博士公開展示的千余台離心機,以及2007年朝核六方會談期間朝鮮向美國遞交的 核設施目錄,這其反偷拍中主要包括廣為人知的寧邊及順川原子能研究中心、寧邊核電站、在建的新浦核電站、萬塔山核試驗區及其他10多處核設施。除了這些半公開的資料,美韓並沒有在情報獲取方面有什麼新進展。用一名韓國軍事專家的話監視系統說,只要平壤願意,它的核設施就會像“黑洞”一樣難以被發現。

  有意思的是,朝鮮還利用韓國急於搜集涉核內部情報,發展出獨特的“情報市場”。有韓國議員抱怨,韓國國家情報院一直把有關朝鮮的情報當成“生意”來sony數位相機做, 他們的“人工情報”大多來自所謂的“脫北者”,這些人把賣情報給韓國國家情報院稱作“國情院生意”,交易手段是付錢或以特定權利交換,通常采取“後付費” 方式,即國情院先看到情報,然後根據評估出的情報價值付費。但“人工情報”最大的弊端就是不確定性,不少情報販子(包括朝鮮安全部門安排的線人)摸准韓國 情報機關急於得到情報的心理,故意弄些假情報蒙混過關,有些情報甚至讓韓國政府狼狽不堪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